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認識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血液腫瘤科 林哲斌醫師

 

前言

當身體某些細胞發生變化,而開始增生、擴大,甚至侵犯周圍的正常組織並形成遠處轉移,此一狀況就是癌症。發生變化的細胞就是癌細胞。癌細胞剛發生時,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而當癌細胞不斷在體內增長時,漸漸會引起各種症狀,侵犯不同器官最後會造成器官衰竭,病患也會因而死亡。

癌症的治療,可區分為局部治療及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是針對原發部位腫瘤的治療,如腫瘤切除手術治療和局部放射線治療,對於某些較早期的癌症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此外像肝癌若無法靠手術切除時,也可以用局部血管栓塞、腫瘤酒精注射、微波電燒、冷凍消融術、經肝動脈釔90放射性栓塞等方式來加以控制。然而癌細胞的特性之一就是容易有遠處轉移,對於一些局部晚期或已發生轉移的癌症而言,單靠局部治療通常無法完全控制住癌細胞,此時就需要利用全身性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 、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方式。

 

什麼是化學治療

利用口服或注射藥物來摧毀或抑制癌細胞的治療方式,就叫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的給藥途徑,大多是經由口服或靜脈注射的方式,藥效可以通達全身大部份的組織,來抑制擴散開的癌細胞。化學治療偶而也可以用來加強局部治療的效果,像是膀胱內灌注化學藥物治療膀胱癌或是動脈栓塞合併動脈注射化療來治療肝癌。對於某些癌症合併有中樞神經侵犯時,因靜脈注射藥效常無法通達中樞神經,此時也可以用脊髓腔內注射化療藥物來加以控制。

 

化學治療的種類

化學治療依其治療的目標不同,可區分為:

1. 化學治療作為主要療法者:如急性白血病(血癌)、淋巴瘤、生殖細胞瘤等,因癌細胞分裂繁殖快對化學治療反應甚佳,有機會靠化學治療達到根治的目的。

2. 輔助性化學治療:於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之後,因擔心可能有肉眼無法察覺之癌細胞微小轉移,因此追加若干療程之化學治療以殺死殘餘的癌細胞。例如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膀胱癌、胃癌、卵巢癌或骨肉瘤患者在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均屬此類。

3. 手術前(或放射線治療前)誘導性化學治療:在主要局部治療前,先施以若干療程之化學治療讓腫瘤縮小一些,以利局部治療的施行。例如局部晚期之乳癌、膀胱癌、頭頸部癌、骨肉瘤等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前施行之化學治療。

4. 轉移性癌症之化學治療:目的在於使腫瘤縮小或延緩其生長,以減輕病人症狀,並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例如轉移性乳癌、大腸癌、肺癌、胃癌、子宮頸癌、胰臟癌、鼻咽癌、頭頸部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的化學治療。

5. 同時進行之放射線及化學治療:利用化學治療藥物的作用來增加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以增強局部治療的效果。如鼻咽癌、頭頸部癌、食道癌、肺癌等。

 

化學治療的常見副作用

一般人對化學治療常會心懷恐懼,認為化學治療副作用很大,在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正常的細胞。但現在因為化療藥物不斷推陳出新,許多新藥的副作用比起傳統化療藥物已經減輕了很多,同時又有各種輔助性藥物來減輕病人的不適,化學治療引起的不舒服已經可以大幅降低,即使是年老或體力虛弱的患者仍有機會藉由化學治療得到病情的控制。以下針對化學治療的常見副作用作一介紹:

1. 噁心嘔吐:病人在注射完某些化療藥物後,因藥物對中樞神經的刺激和腸胃道黏膜的傷害而引起。若在注射後二十四小時內發生,叫急性嘔吐;若超過二十四小時後才發生,叫延遲性嘔吐。也有些病人因為恐懼或緊張,甚至在注射化療前就開始噁心嘔吐,叫預期性嘔吐。要預防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適當的使用止吐藥物、心情的放鬆、清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都是必要措施。

2. 抵抗力減弱:有些化療藥物注射後,會引起骨髓造血細胞的抑制,特別是白血球常會在化療後的十到十四天降到最低點,病人此時容易因為病菌感染而有發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要預防感染的發生,平時均衡營養的補充、注意氣溫的變化、充足的睡眠都有幫助。一旦已經有白血球過低的狀況發生,多洗手、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也能夠減少感染病菌的機會。必要時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抗生素或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可以有效地預防感染併發症。

3. 口腔及喉嚨黏膜破損:某些化療藥物會造成口腔及喉嚨黏膜的傷害,而有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此一併發症不易預防,但充足的營養會有幫助。一旦發生後,可以使用無刺激性的漱口藥水、滅菌藥水、局部麻醉劑或口內藥膏來減輕局部症狀。食用柔軟易吞嚥且無刺激性的食物,或嚴重時暫時以鼻胃管灌食或由胃造口灌食代替由口進食也是可行方式。

4. 腹瀉:有時病人接受化療後會造成腸胃道黏膜損傷而有腹瀉的現象。若發生此症狀時,應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避免脫水,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補充運動飲料或果汁,同時避免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若症狀持續一天以上,應立即連絡您的個案管理師,個案管理師會視狀況給予建議或聯絡主治醫師,嚴重時需就醫並使用靜脈輸液來改善脫水的狀況。

5. 掉頭髮:化療常會對毛囊細胞造成影響而使毛髮脫落,程度依所使用的藥劑不同而有差別,但在化療完全終止後會重新長出。一般在禿髮時可以用假髮或帽子來掩飾。

6. 倦怠、無力、胃口差:通常發生在剛做完化療後的幾天,一般只要多休息,幾天後就會自行改善。

7. 末梢神經病變:某些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類、歐利普、順鉑等在多次施打後,容易引起末梢神經病變,嚴重時可能會影響寫字,拿筷子等動作。如果發生上述現象時,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標靶治療簡介

化學治療主要攻擊的目標是細胞中的DNA或微小管,或藉由干擾癌細胞的新陳代謝,以阻斷癌細胞的分裂增長。然而在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影響到正常細胞的分裂增長,導致許多副作用的發生。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許多癌細胞上特有的標的逐漸被發現,而利用這些特殊標的,所研發出新一代的抗癌藥物,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這一類的藥物不像化學治療藥物有較大的副作用,對癌細胞有較高的專一性,可以提高對癌症治療的效果。

目前已經上市並被廣泛使用的,包括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道基質瘤的基立克(Glivec),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二線藥物柏萊(Sprycel)和泰息安(Tasigna),治療HER2陽性乳癌的賀癌平(Herceptin)、賀疾妥(Perjeta)、賀癌寧(T-DM1),治療B細胞淋巴瘤的莫須瘤(Mabthera),治療大腸直腸癌的爾必得舒(Erbitux)和癌思停(Avastin),治療肺癌的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和妥復克(Afatinib)和泰格莎(Tagrisso),治療腎臟癌和腸胃道基質瘤的紓癌特(Sutent),以及治療肝癌及腎臟癌的蕾莎瓦(Nexavar)等均屬此類。檢視上述的標靶藥,大致分為兩類,若是針對細胞內遺傳物質(DNA)突變的治療藥物,多為口服藥物,它們被做成小分子,由腫瘤細胞吸收後造成癌細胞無法分裂而凋亡。另一類為針對細胞外的標靶受體治療,此類藥物多為免疫球蛋白抗體形式,因此是做成針劑。其實現在有許多標靶藥物逐一上市,當提及標靶藥,應該問問醫師屬於哪一類,在此無法一一列舉,目前也仍然有許多新舊機轉的藥物正在進行研發或臨床研究中。

 

免疫治療簡介

傳統的免疫治療是藉由強化自身免疫系統或是賦予外在免疫能力來治療疾病,而免疫系統最大的優勢在於對疾病有高效率及持久性的療效,像是歷史悠久的干擾素、介白素及癌症疫苗等。

現在火紅的免疫治療則有突破性進展,像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單株抗體,如益伏(ipilimumab)、吉舒達(pembrolizumab)、保疾伏(nivolumab)、癌自禦(Atezolizumab)、抑癌寧(Durvalumab)及百穩益(Avelumab)等。人體的正常免疫反應需透過淋巴球辨識抗原活化免疫反應,就像開車時踩油門,開啟並加速毒殺細胞的功能,但也需要抑制機轉,踩踩剎車,免得淋巴球的活化反應過度。而癌細胞便是透過這種讓免疫系統踩剎車的方式,可以長期存活在人的身體中而不會被消滅。簡單的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本身並不毒殺癌細胞,而像是放開免疫系統的剎車,藉由促進自體免疫反應、使自體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達到抗癌的效果。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株抗體的使用,逐漸由單一使用發展成可以合併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共同治療癌症,亦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結語

目前癌症化學治療藥物日新月異,不斷有新藥獲得上市許可,許多藥物不僅療效增強,副作用也比較輕微,再加上許多有效的輔助性藥物來預防副作用,傳統化學治療給人們的恐怖印象已經少見。因此只要能夠配合醫護人員指示接受治療,大部分病人都可以在可耐受的副作用下,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更新時間:202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