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寧緩和療護

 

一、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民國89年5月,我國立法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乃為尊重不可治癒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保障其權益;也就是說經由專科醫師的判斷評估,病情已不可治癒,且近期內死亡是無法避免時,得自主以意願書表達選擇「安寧緩和醫療」,醫療人員將不施以心肺復甦術,讓病人平靜而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二、何謂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是尊重疾病末期病人意願、著重症狀治療以減輕病人痛苦,讓病人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及完成心願,協助疾病末期病人度過人生最後一段安適、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陪伴家屬度過哀傷及生活調適,讓生死兩無憾 。

 

三、安寧療護團隊成員

安寧團隊是由不同職類的專業人員組成,包含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宗教師及志工等,共同照護陪伴病人及家屬。

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宗教師及志工等,共同照護陪伴病人及家屬

 

四、安寧療護服務對象與服務範圍

安寧療護服務對象、範圍詳述

 1.癌症末期病人

 2.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

 3.失智症

 4.其他腦變質

 5.心臟衰竭

 6.慢性氣道阻塞

 7.肺部其他疾病

 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9.急性腎衰竭

 10.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

 11.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

 12.末期衰弱老人

 13.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所列臨床條件者

 14.罕見疾病或其他預估生命受限者

五、安寧共同照護

住院中的疾病末期病人,如果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轉至安寧病房時,可以連絡本院安寧共同照護團隊提供安寧照護。安寧共同照護團隊的專業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及志工等,協助提供處理末期病人的不適症狀,病人及家屬心理及靈性的支持,以及安寧病房與安寧居家療護的轉介,使未能轉入安寧照護體系的病人亦能接受安寧照護。

 

六、安寧居家照護

安寧居家療護是由醫療團隊人員到病人家中,以完整的醫療及護理,緩解疾病末期各種不適症狀,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協助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以愛心陪伴末期病人於家中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真正做到落葉歸根、生死兩無憾!

安寧居家轉介流程:病房轉介/門診轉介→醫師評估為末期病人→聯絡安寧居家護理師48小時內予以會談評估→依收案標準判斷是否符合

 

遺族支持團體-祝福關懷/聖誕節-平安夜報佳音/節慶活動-父親節、母親節-大聲說愛

 

七、安寧病房照護

本院於汐止國泰設有安寧病房,共十三個床位,具獨立區隔之空間,提供疾病末期病人溫馨舒適的環境,全人全程關懷的安寧團隊照護,尊重病人的意願與肯定生命的意義,延續各種末期不適症狀的急性處理,協助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等。症狀控制穩定予以轉介後續照顧,如安寧居家療護或長照機構,提供整體性與連續性的照護。

安寧病房照護

 

安寧療護照護注意事項

一、病情告知

(一)為什麼擔心告知病情?

  • 當生病的人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時,家人通常擔心他會因此而意志消沈、失去希望抑鬱而終,面對病人的情緒反應,害怕無法妥善處理及回應病人的問題。

(二)為什麼要告知病情?

  •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主權,依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八條規定,醫師應將病情、安寧緩和醫療之治療方針及維生醫療抉擇告知末期病人或其家屬。如病人有明確意思表達想瞭解病情及各種醫療選項時,亦應予告知。但該不該告訴病人真正的病情,必須視個人需要而定;有些病人需要被告知,因為他可以自己做醫療的決定,在有限的生命內,完成心願、交代後事,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但有些人卻不希望知道,因為尚未作好心理準備面對病情,死亡的威脅太大,會造成心理壓力,可能導致自我傷害行為及想法。若家屬無法決定是否應告知病人,可與專業人員討論並尋求協助,在告知前做好評估及準備,讓病人有知的自主權。

(三)告知原則

首先必須確定他真的想知道自己的病情,被告知病情後,病人可能有錯綜複雜的情緒變化,也可能會時而逃避,時而面對。告知者必須以愛心與支持的態度接納所有的情緒。告知病情時,可參考以下幾點原則:

  1. 用引導的方式,讓病人說出所了解的病況與期待,以及抱持的態度。
  2. 要有充分的準備,隨時觀察病人想知道的程度, 做不同的回應。
  3. 由病人所信任的人協助告知病情,必要時請醫護人員協助。
  4. 告知時說詞婉轉、態度誠懇,且用病人聽得懂的語言說明。
  5. 掌握告知病情的情境與時間。
  6. 傾聽病人擔心及關注的問題。
  7. 接納病人因告知而產生的任何情緒,密切注意其行為,並知道可以找誰幫忙處理。
  8. 向病人保證,讓他知道,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支持他,並且會照顧他絕不放棄他。

 

(四)病人可能出現的情緒反應:

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面對死亡的壓力時,往往會有害怕、焦慮、驚嚇、不相信、生氣、否認事實、討價還價、希望或絕望、產生罪惡感等情緒。因個人生活體驗及習慣不同,所出現的反應會有所差異,對病人而言,這些情緒都是真實且重要的體認,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慢慢的,他會逐漸發展出面對各種情緒的方法,並了解自己的處境,找尋面對事實的力量與解釋,部份的人均有能力面對壓力,而讓情緒由混雜轉為單純。通常沮喪與憂鬱是一般會呈現的情緒表現,此時只要不傷害自己或他人,允許病人傷心難過是必備的過程。當病人想要討論與死亡相關的議題時,表示他準備要重整自己的生命,也願意面對死亡威脅的事實時,但並不代表他就沒有壓力,或能非常鎮定且理性的做決定及交代後事;因為死亡如同一道強光,相當具有威脅,與其強迫他去面對,不如讓當事者用自己的方法及步調去理解和體會,旁人無需給予太多的壓力,過多的建議及引導會使當事者更害怕、退縮。

 

(五)如何面對病人的心情

  1. 不建議、不批評,溫柔陪伴及傾聽。
  2. 盡量體會他所處的情境。
  3. 了解及同理他面對情緒的方法。
  4. 適時討論他所期待的協助,以及如何面對情緒的方法。
  5. 依照他的意願和需要,給予支持與鼓勵。
  6. 保證可與他分享任何的心情,即使想要哭或宣洩情緒,都是自然和平常的。

 

(六)家屬的情緒關懷:

如果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以正向態度與年幼孩子討論親人的死亡

孩子是用他們自己的觀點來看待死亡,所以他們會不停的猜測,並且好奇事情的發展。當家中有親人去世時,教導並給予孩子適當面對情緒,這是極其重要的生命教育與機會教育。聽孩子傾訴,並和他一起哭一起發洩,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孩子情緒容易平復且變化很快,所以也要接納他在悲傷時,能像平常一樣的遊戲嬉鬧。孩子會用的字彙不多,因此鼓勵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不一定是用語言,可以用畫圖、扮家家酒、唱歌...等方式。不強迫孩子哭,孩子不流淚不一定代表不哀傷。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哀傷情緒,讓他知道你也相當難過,讓孩子不覺得孤單,並盡心去照顧他、擁抱他與陪伴他,也可以和孩子一同說讀繪本、說故事、回顧逝者、看照片遺物,會讓孩子有機會抒發情感。盡量維持日常的生活方式,使他不至於無所適從。其次,教導孩子時不要用生病或過世的親人來責罵孩子,例如:就是因為你不乖,所以他才不要你了!若您還是沒有把握獨自處理孩子的情緒,您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身邊有親人生病了,心情難免會有起伏,我們可以體察自己的情緒狀態,需要時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並且在適當時宣洩自己的情緒,因此即使哭泣也是自然的。保持一定的休閒活動,讓自己放鬆,或找時間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找出自己對生命的詮釋,皆是照顧情緒的方式。萬一發現自己,陷入情緒低潮而無法自拔,或有任何不能理解的狀態時,則可尋求專業人員協談。

 

喪親者的關懷

(1)留心關懷親友間的情緒及行為舉止。

(2)適時的表達關懷,減輕親友對喪失親人之憂傷。

(3)提供喪親者表達的機會,不限制談論與逝者有關的事。

(4)讓喪親者看舊照片或回想,回憶過去的歡樂艱辛,了解親人雖然過世,但彼此曾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愛也不會因此消失,死者不曾離開,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使他們心靈獲得成長。

(5)時間或許會減弱哀痛,但永遠不能消除哀痛,若發現親屬間有過度哀傷情形,應尋求專家或精神科醫師協助。

(6)讓有相同經歷的喪親者互相傾訴、幫助與扶持。

(7)鎮靜劑只能給喪親者短暫的幫助,不宜長久持續使用,有需要者應向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等)尋求協助。

(8)讓喪親者有哀傷的權利,請不要用「節哀」等話語安慰。

 

二、身體照顧

末期病人隨著病情加劇,身體機能慢慢衰退日漸虛弱,常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在照顧末期病人身體時,如遇到下述之症狀不必太過驚慌,以免將自己的恐懼與焦慮的情緒傳給病人,導致慌亂無措。末期病人常見的症狀有:

(一)疼痛--百分之八十的疾病末期病人均會出現疼痛,其處理方法:

  1. 依醫囑定時給予止痛藥,不要等痛的時候才服用止痛藥,因為口服止痛藥吃下後,腸胃道需要40-50分鐘才能完全吸收發揮藥效,且末期病人的疼痛都是持續性的,所以醫生會依疼痛的程度、性質、部位、時間而調整止痛藥劑量,故使用的劑量是相當安全的,請按時按量給予醫生囑咐的止痛藥。
  2. 對使用嗎啡止痛藥仍會擔心成癮及昏迷等問題,但在專業醫護指導下,適當的使用嗎啡,及處理相關副作用,可有效控制疼痛。病人回家仍需要按時服用在住院時已調整穩定的嗎啡劑量,才能做到良好的疼痛控制。

    (1)嗎啡止痛藥的使用是身體所需,絕大多數不會上癮。當止痛藥物的劑量調高,不是因為上癮,是因為病情變化讓身體疼痛加劇,故需要因身體需求作調整。

    (2)服用嗎啡類藥物初期會有疲倦、思睡、腸胃道蠕動差而便秘、噁心嘔吐等副作用,醫師會給予輔助藥物,預防這些副作用。

  3. 經醫師、護理人員的指示下可輔以運動、按摩、冷熱敷等方法緩解疼痛,惟癌末病人常有骨轉移,致易骨折,故走路、洗澡及運動時須特別小心。
  4. 家人的陪伴、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合宜的音樂和遊戲休閒活動均可舒緩病人的情緒,皆為重要之輔助方法。

 

(二)噁心、嘔吐--腫瘤本身、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某些藥物皆可能會令病人產生噁心、嘔吐的情形,其處理方法:

  1. 依醫囑定時給予止吐藥。
  2. 保持環境清潔及空氣清新。
  3. 進食後應清潔口腔及假牙。
  4. 嘔吐物可用深色袋子盛裝,以減低病人的擔心。
  5. 使用病人喜歡的漱口水、茶葉水、檸檬水漱口。
  6. 暫時減少進食量或暫停進食。
  7. 若病人有鼻胃管留置,可適度以引流減壓。
  8. 適量的拍背或是指壓穴道(內關穴)。

 

內關2吋

 

(三)食慾不振--疾病末期病人會喪失食慾或失去吃的慾望,其處理方法:

  1. 依醫囑定時給予促進食慾的藥物。
  2. 進食前5-10分鐘先協助病人從事緩和的活動。
  3. 進食前先清洗臉、洗手、漱口以促進舒適。
  4. 經過一夜的消化,早餐是最佳進食時機。
  5. 慎選食物種類及軟硬度,避免豆類、白菜等會產生氣體的食物。
  6.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病人食慾並提供舒適的用餐環境。
  7. 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每2-4小時進食一餐)。
  8. 不要邊用餐邊喝飲料或水。
  9. 若有疼痛,在進食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先服用止痛劑。

 

(四)呼吸困難--肺癌或癌症轉移到肺、腫瘤壓迫到呼吸道、心臟衰竭、貧血等,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其處理方法:

  1. 依醫囑定時給予藥劑。
  2. 維持舒適的姿勢、可用枕頭墊高頭部或坐起,讓病患頭部抬高45-90度,以減輕不適。
  3. 輕柔的音樂、肌肉的放鬆,可舒緩胸悶緊繃的感覺。
  4. 使用小型風扇和空調調節室內空氣,幫助空氣流通。
  5. 使用氧氣時,保持口腔、嘴唇適度的濕潤。
  6. 指導用鼻吸氣,然後用口分兩次把氣吐出來,這是深呼吸的方法。可以跟著病人一起深呼吸,要病人跟著你做「來,吸,再吸,好,很好,現在慢慢吐氣,吐,再吐,好棒,我們再重來一次」。

 

(五)虛弱-末期病人會因病程原因而逐漸顯得疲憊虛弱,其處理方法:

  1. 家人溫柔的陪伴,滿足病人的需要。
  2. 保持舒適的姿勢,若病人臥床不易翻身時,至少每兩小時協助病人翻身一次。
  3. 需要時可使用氣墊床,防止壓傷發生。
  4. 由專業醫護人員評估是否需注射點滴。若因為腫瘤壓迫腸道導致嘔吐大量消化液,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時,可考慮給予靜脈點滴。若是因為臨終產生的現象,則不建議打點滴或插鼻胃管灌食來補充營養,因為產生臨終現象,同時心肺功能也漸漸衰退,給予多餘的水分,無法吸收營養反而增加病患的心肺負擔。此時為病程進展且正常的現象之一,給予口腔潤唇保持濕潤,是對病患最舒適且貼心的處理。
  5. 吞東西或喝流質食物會咳嗽,即為嗆到。可能開始有吞嚥困難的現象。當吃東西嗆到時,很容易有吸入性肺炎情形,它的症狀有痰多、呼吸喘、費力、發燒等症狀。此時的處理;幫病人叩背、化痰,協助痰液咳出,若有發燒情形,需進一步與醫療人員聯絡,協助處理。

 

(六)吞嚥困難-病人因虛弱無力、腫瘤阻塞或壓迫到神經即會產生吞嚥困難的情形,其處理方式:

  1. 試喝少量開水,小心不要嗆到,以避免產生吸入性肺炎。
  2. 食物宜採半流質,如布丁、蒸蛋、果凍、豆花、奶酪、洋菜凍...等,可以利用食物增稠劑輔助調整濃稠度。
  3. 進食時宜採60-90度坐姿,以協助食物下嚥,並預防吸入性肺炎。
  4. 少量多餐。

 

(七)失禁-病人逐漸衰弱、腫瘤壓迫到脊椎神經、或直接破壞排泄器官,均會令大小便失禁,其處理方法:

大便失禁

  • 定時給予便盆或每日提醒病人排便,以養成習慣。
  • 需要時可使用成人紙尿片,建議先和病人商量,徵得同意,以減低病人心理上的不適應及反感。
  • 如有腹瀉情形,應特別留意病人飲食,嚴重時須請教醫生或營養師,檢視是否有藥物、飲食影響。
  • 使用塑膠單及中單或紙尿片,可減少衣物清洗的次數。
  • 排便後應勤加清洗會陰部,以保持皮膚乾爽舒適,避免失禁性皮膚炎發生。

便秘

  • 有便意應立刻如廁,若體弱不能到洗手間,可用便盆椅或便盆、尿布替代。
  • 早上空腹一杯溫水,剌激排便,增加腸蠕動。
  • (需注意是否有腹部腫瘤)在大便前或一天三次做十五分鐘腹部按摩或推拿(由右往左,順時鐘,以肚臍周圍環形按摩),促進大腸蠕動消脹氣,在體力許可範圍內增加活動量。
  • 如病情許可,鼓勵多飲水及進食糙米、蔬菜、生果或果汁,尤其是木瓜、加州梅、黑棗枝、果凍、優格等。
  • 三天未解便時:
    • 可用甘油球灌腸(或肛門內塞劑),灌腸時採左側臥,灌腸器具前端先用凡士林潤滑,沿腸壁邊輕輕置入深度約2.5公分,灌入甘油後請病人盡量忍住,如病人無法配合忍耐憋住,可協助壓緊兩臀;臥床者可包尿布或以便盆解便;可下床者,可用便盆椅或至廁所解便。
    • 若發現肛門口內有糞石樣大便(硬便)解不出來,則可戴手套,食指塗上潤滑劑或凡士林,先以環形緩慢擴張肛門,再輕柔的把硬便挖出後再灌腸或塞藥輔助。

小便失禁

  • 定時給予便盆、小便壺,或提醒病人解小便。
  • 需要時可使用成人紙尿片。使用紙尿片時要注意有無皮膚發紅、濕疹等情形,以防失禁性皮膚炎或壓傷形成。
  • 若失禁情況嚴重,可在床單上加塑膠中單、布或看護墊,保持床單清潔。
  • 鼓勵病人適量進水,以減低尿道感染的發生。

 

(八)口腔照護

維持口腔清潔的重要性:

  • 保持口腔良好狀態,可預防細菌在口腔內繁殖,防止鵝口瘡或潰瘍發生。
  • 維持進食的良好感覺及味覺,不影響進食情況。
  • 減少異味,防止惡臭並可增加口腔的舒適。

口腔的自我檢查:

  • 每天早上起床後,面對鏡子,以手電筒照射,檢查牙床、口腔上端、內頰及舌頭,是否有出現紅腫、潰瘍或白點。必要時,亦可由家人協助檢查,並利用以紗布包裹之小湯匙協助張開嘴巴和撥開頰面。

執行口腔護理的頻率

  • 經過口腔自我檢查,口腔黏膜完整的人,三餐飯後及睡前各做一次,視情況增加次數。

口腔護理方法

  • 意識清楚及口腔粘膜完整時,可準備牙刷及牙膏,於浴室或床上執行刷牙。
  • 意識不清或口腔有破損時,以口腔棉枝或潔牙棒代替牙刷,再依口腔情況準備漱口劑,或用小針筒(去除針頭)沖水,清洗口腔,為防止不慎嗆到,操作時請讓病人頭側向一邊,並以看護墊墊於頭下,以防弄濕床單。
  • 清潔方向:由左或右側大臼齒開始向另一側進行,由上往下(下牙床則由下往上)以螺旋方式清潔,再以同樣方式清潔牙齒內端,最後清潔兩側內頰、口腔上端及舌頭。
  • 凡士林或護唇膏的使用:保持嘴唇的濕潤。
  • 漱口水替代品:使用含酒精成份之漱口水,易致口腔乾燥,會讓病人更加不適,可視情況使用替代品。
  • 茶葉水或綠茶水。
  • 檸檬水、維生素C水。
  • 甘草水。
  • 新鮮鳳梨片:具有去舌苔的效果 (將鳳梨片含於口中,勿一下子將其吞下)。
  • 蘇打水:可讓舌苔軟化,有助於去除舌苔。

 

(九)定時翻身

定時協助無力活動的病人改變臥式,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舒適,以免形成壓傷,執行翻身擺位時該注意下列事項。

  1. 準備用物:一個長條枕頭、兩個一般枕頭、一個小糖果枕,枕頭宜選擇柔軟防水的為佳,若無枕頭亦可選擇毛巾、床單、棉被、靠墊、坐墊等代替。 至少每兩小時需翻身一次。
  2. 檢查病人身體有無傷口,臥姿勿壓迫傷口,並留意疼痛部位,以免牽扯造成疼痛。
  3. 動作宜輕柔緩慢並注意保暖。
  4. 注意病人安全,若有床欄則拉起,若無則將床靠壁或將病人置於雙人床中間。

 

(十)生活起居

 

  1. 適當的水分攝取,以每日之排尿總量再加300-500cc即為水份攝取量之參考。
  2. 若飲水無法緩和口渴感,或會引起脹感,可含少量碎冰塊於口中,使其慢慢於口中融化。
  3. 維持室內濕度及調節適當的溫度。
  4. 病人若有張口呼吸的情形,可用小紗布沾水覆蓋於嘴唇上,以減輕口腔乾燥的情形。

三、臨終照護

死亡是無法預測的,每位病人會依其疾病情況而發生不同的徵象與過程,病人可能會很安詳,有如睡覺一般,靜悄悄的過世,但也有可能會出現其他不同的情形。當病人在家中臨終時,家人通常會擔心無法處理病人的突發狀況,但是還是有一些可以注意的方向,協助做合適的處置。

(一)臨終前常面臨的問題

  1. 無法進食:病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竭,會越來越沒有食慾。不必強迫病人吃東西,因為即使進食也無法消化吸收,水份則須適當的給予;但接近臨終時會連水分也無法吸收,此時不必打點滴,因循環衰竭,注入的液體不能吸收,易產生水腫,可順其自然,以病人舒服與意願為首要的指標。
  2. 大出血:家人須保持冷靜,並陪伴在旁。無論是口腔吐血或其他部位出血,先協助清潔,保持乾爽,建議不要讓病人看到血,以避免病人驚惶害怕。此 時陪伴而來則可能是血壓下降,這也有可能是臨終的徵象。
  3. 昏迷:注意病人的需要,以開水潤濕嘴唇,保持口腔濕潤、協助病人翻身、維持舒適的姿勢、隨時清潔便溺物、使皮膚乾淨清爽等。病人雖然昏迷,適當的觸摸與聲音(音樂)可以安慰病人;通常病人仍有聽覺,家人儘可能和他說說話,如告訴他誰在身旁、大家都非常愛他等。
  4. 喃喃自語:由於身體虛弱的關係,病人說話常有氣無力、詞不達意,或是喃喃自語,不斷提及陳年往事。勿以為病人腦筋不清楚,行為異常或胡說八道,這其中可能包含很多特別的意義,生命垂危的病人往往會一邊講話,一邊使用自己熟悉的手勢、字眼或用實物作比擬,只要多用點心去認真分析病人臨終前的話語,就更能了解他想表達的事。

 

(二)症狀及處理

症狀/原因

您可以這樣作

嗜睡及不易叫醒/體內代謝衰慢

  1. 若病人無任何不適,不須特別叫醒他,在睡眠狀態下較不會感到痛苦。
  2. 清醒時,請多和他溝通,可以安排活動轉移注意力。
  3. 如果因為一直嗜睡,導致病人有不適感時,可以安排活動轉移注意力。
  4. 維持個人衛生:眼睛無法閉合時要保持濕潤(小紗布+生理食鹽水覆蓋或滴人工淚液),口腔照顧,大小便處理,皮膚清潔(洗澡、按摩)

有喃喃自語或人事物混淆不清/體內代謝減慢或毒素侵犯腦部

提醒他:時間、日期和地點,幫助他認出周遭的人,持續讓他熟悉或喜愛的事物圍繞在他身邊。

躁動不安、爬上爬下或訴說看到幻影/體內代謝減慢或毒素侵犯腦部

  1. 此時請保持鎮定,慢慢與他說話,接受病人有幻覺的狀態,也可借助宗教的力量引導病人表達。
  2. 提供安全舒適環境保護病人,如:用棉被或毛毯蓋住床欄,以免碰撞受傷,勿用繩子約束。

呼吸困難或不規則/血液循環變慢或腫脹壓迫

  1. 適度用氧或噴霧治療
  2. 可將床頭搖高或用枕頭把頭墊高,以幫助呼吸。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維持涼爽通風。
  4. 必要時可使用噴霧器吸入治療來改善。

臨終前的喉聲,如嘎嘎聲般/肌肉漸漸無力而使得口水無法吞下去,積在喉頭而發出聲音

  1. 這種聲音不會給病人本身造成不舒服或是嗆到。
  2. 不需要抽痰,抽痰反而讓病人更不舒服。
  3. 可採側臥姿勢以便口水流出,或墊高頭以利吞嚥口水。

聽力、視力的減退/為神經機能退化

  1. 保持室內燈光明亮。
  2. 聽覺是所有感覺中最後消失的,所以仍然可以繼續和病人講話,一如平常般向他表達您的感受,並鼓勵小孩、親友與病人講話。

沒有食慾或無法進食/胃腸蠕動減少,且喉嚨吞嚥肌肉也漸漸無力

  1. 勿強迫進食,因易嗆到或消化不良。
  2. 口腔、嘴唇乾燥時,可用棉枝潤濕,每30分鐘至2小時以護唇膏滋潤嘴唇。

大小便失禁/神經肌肉的漸漸退化而失去控制能力

  1. 協助使用尿布或看護墊。
  2. 隨時注意皮膚的照顧,保持通風乾燥。
  3. 評估解尿情形,必要時再使用導尿管和尿套。

手腳冰冷,身體皮膚顏色漸漸變深,或是一直冒冷汗/血液循環變慢及血壓變低

  1. 為病人保暖,但勿使用電毯以防造成傷害。
  2. 協助翻身,注意舒適的身體擺位。
  3. 隨時維持皮膚的清潔,可給予溫水拭浴。

(三)臨終跡象

  1. 精神意識改變:臨終病人由於血液循環衰竭造成腦部缺氧,知覺較遲鈍,極度衰弱,睡眠時間越來越長且不易叫醒,對於時間、地點、人物會混淆不清,或躁動翻來覆去等現象。
  2. 呼吸改變:呼吸減慢,時深時淺的張口呼吸,或呈現呼吸暫停幾秒(10~30秒)不規則呼吸現象。有時缺乏水分滋潤而致呼吸道分泌物較為黏稠,積在喉嚨和氣管產生吵雜的呼吸聲。此時不要幫病人抽痰,因為不易抽出來,只有徒增痛苦;可將頭抬高30度,變換病人姿勢,以減輕此種症狀。當呼吸越來越慢,可以條狀衛生紙放鼻前試驗,若紙下垂不動表示無呼吸;也可取鏡子放鼻前數分鐘,若無水氣則表示無呼吸。
  3. 心臟血管功能衰退,心臟功能減弱,造成脈搏次數增加、微弱且不規則,血壓明顯下降,造成手腳冰冷;皮膚漸漸變得濕冷、斑駁、或微呈現藍紫色。可持續維持皮膚清潔及協助病人保暖。

當死亡來臨時,您將會見到下列現象:吐出最後一口氣後不再呼吸/眼皮放鬆且微張/頜關節鬆弛,嘴巴微張/脈搏停止,頸動脈搏動亦停止(可將食指及中指指間併攏置於脈搏處,如手腕、手肘、頸動脈,或耳靠左胸前聽心跳,若量不到表示無心跳了)

 

(四)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1. 集中注意力在他所說的每件事上。
  2. 儘管他可能表達含糊,但請用心傾聽其中所包含的重要訊息。
  3. 無論他說的話多麼荒謬或偏離事實,都要全心接受。
  4. 不要反駁或企圖改變他的想法。
  5. 如果無法了解他的意思,不要亂猜,應該坦白表示你不明瞭。
  6. 除與病人說話外,亦可以肢體語言表達你的關心,如握住病人的手。
  7. 陪伴:瀕死現象是全身器官失去功能的過程,唯有耐心陪伴與照顧才能幫助病人減少病痛,作好死亡準備,使臨終者身與心靈平靜。

 

四、往生事宜的處理

(一)遺體護理

1. 清潔:

(1)使用溫熱毛巾擦拭身體。因為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所以我們可以一邊擦拭一邊告訴他正在做什麼,或可向其述說『沒有病痛了,安心離去吧!』,猶如往生者在世一般。

(2)清潔後為預防大小便失禁而污染遺體,故需穿上尿布。如果患者生前即排斥使用,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告訴他現在為他穿上褲子,並於入殮時可將尿布移除。

(3)為避免因擦拭遺體時的翻動,造成胃內穢物流出,於清潔時可以在頭、肩膀下墊一塊大毛巾以利擦拭及避免穢物弄髒衣物。

2. 更衣:因人體死亡後肌肉會鬆弛造成大小便的滲出或胃內穢物流出,死亡6-8小時後遺體會開始漸漸僵硬,應盡快更衣。

 

3. 闔眼:若病人此時眼睛未全閉時,可於耳旁訴說一些讓其安心的話,並用指尖在眼皮上向下輕壓一下,即可使雙眼自然閉合,或使用紙膠帶將眼皮稍微往下黏貼,6-8小時後再移除。

 

4. 闔嘴:

(1)如往生者有使用假牙,可將其置回口中,以求相貌完整。

(2)如有張口情形可於頭下置一枕頭,然後將毛巾捲成軸狀,放於下巴處,並將下巴往上推使嘴巴合攏,也可使用毛巾和布條托住下巴。以上兩種方法均須於6-8小時後移除毛巾或布條。

5.其他:

(1)若有水腫破皮現象,應使用尿布墊或毛巾,將水腫部位包起來,預防滲出液體。

(2)必要時可著上淡妝,使其相貌看起來較柔順,就如同其在世一般。

 

(二)辦理死亡證明書相關手續

  1. 可參考各縣巿政府衛生相關單位行政相驗流程處理-在家往生依衛生福利部法規規定,死亡證明書由醫師診視後開立。
  2. 死亡證明書之開立(需使用相關證明書情況)

 

  • 終止存款戶頭。
  • 終止保險及申請保險給付。
  • 申請除戶戶籍謄本。
  • 地政事務所辦理不動產產權變更。
  • 申請殯儀館。
  • 國稅局理遺產變更。
  • 申請火(埋)葬許可。
  • 申請納骨塔(公墓)。
  • 另需準備多份訃聞及死亡證明書,供家屬向工作單位請假用。

 

行政相驗處理流程

可參考各縣巿政府衛生相關單位行政相驗流程處理-在家往生依衛生福利部法規規定,死亡證明書由醫師診視後開立。

地點

衛生單位

診所

禮儀公司

巿民專線

行政相驗

說明

依縣巿衛生單位流程申請:上班時間於健康服務中心或衛生所諮詢及登記(遇假日,可撥打衛生單班值班專線協助處理)。

家屬在病人過世前先與診所醫師協商,待病人過世後,再請醫師診視。

病人於假日或非上班時間過世,而家屬希望儘快處理時,葬儀社可以代為找醫師開立。

家屬或申請人直撥:台北市民熱線「1999」轉888→告知申辦行政相驗,聯繫稽查分隊或聯合醫院值班人員,值班人員與家屬聯繫。 吳醫師0920-190274

注意事項

1.三個月內開立的診斷證明書或病歷摘要。

2.家屬宜事先預估需死亡診斷書的份數(一般約10-15份)。

3.依規定計份收費

1.三個月內開立的診斷書證明或病歷摘要。

2.家屬宜事先預估需死亡證明書的份數(一般約10~15份)。

3.依診所規定計份收費

1.三個月內開立的疾病診斷證明書或病歷摘要。

2.家屬宜事先預估需死亡證明書的份數(一般約10~15份)

3.約3000-3500元

如為疾病死亡則派請行政相驗特約醫療院所醫師,前往親自檢視屍體,確認疾病死亡則由醫師開立『死亡證明書』,若非疾病死亡則請求檢察機關司法相驗。

1.三個月內開立的診斷證明書或病歷摘要。

2.家屬宜事先預估需死亡證明書的份數(一般約10-15份)。

3.約3000-3500元

 

(三)喪葬相關辦理程序

類別

埋(火)葬許可証申請

納骨塔(公墓)申請

火葬場使用申請

負責單位

各鄉鎮公所民政課

各鄉鎮公所民政課

火葬場管理處

檢附證明

  1. 死亡證明書。
  2. 申請人身份證及印章。
  1. 死亡證明書。
  2. 申請人身份證及印章。
  3. 除戶戶籍謄本。
  1. 死亡證明書。
  2. 申請人身份證及印章。
  3. 准予火葬許可證。

安寧病房查詢(相關連結

縣市

單位名稱

電話

基隆市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情人湖院區

(02)24329292轉2760-2763

臺北市

台大醫院(6A病房)

(02)2356-2256

三軍總醫院(寧靜病房)

(02)8792-3311轉 51002, 51003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德病房)

(02)2871-2121轉6211,

新光醫院(新寧病房)

(02)2833-2211 #8380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芳寧之家)

(02)2930-7930 轉 58911

臺北市立醫院仁愛院區(詠愛病房)

(02)2709-3600 轉 5170

臺北市立醫院忠孝院區(祥禾病房)

(02)2786-1288 轉 1942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02)2737-2181 轉 1333, 1335, 1336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02)2826-4400轉 8595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

(02)2858- 7000轉7191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02)2897-0011轉2559, 2579

新北市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02)2276-5566 轉 2761

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

(02)2809-4661 轉 3101, 3201

台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02)6628-9779 轉 3611, 3612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02)2648-2121 轉6156,6157

亞東紀念醫院(馨寧病房)

(02)8966-7000轉1907, 1918

耕莘醫院(聖若瑟之家)

(02)2219-3391 轉 65501、65251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02)2249-0088 轉 70301


更新時間:20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