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近三十年多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依據歷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與近年來的外在環境改變以及民眾的飲食習慣日趨西化有關,根據目前多項研究指出,大腸癌的形成除了家族史之外,和高脂、低纖的飲食習慣,紅肉的攝取以及抽菸、喝酒等因素皆有關。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106年增加4,447人。而因現在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 107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106年相比較除其中乳癌、食道癌及皮膚癌老1歲,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早1歲,其餘與106年相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皮膚癌(9)胃癌(10)子宮體癌,與106年相比較,除子宮體癌(10)和食道癌(11)順序互換外,其餘序位與106年相同。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107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106年增加5.6人,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6年相較肺癌與肝癌序位互換,膀胱癌下降至第11位,106年位居10、11名之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前移1個名次。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106年增加3.7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6年相比較,肺癌和大腸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6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標準化發生率大腸癌下降最顯著 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 :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107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106年增加4.4人,下降最多的是大腸癌及肝癌,相較106年每10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大腸癌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自93年起推動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其中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阻斷癌症發生。
依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107年增加5,123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10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107年多1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7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7年相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皮膚癌(9)胃癌(10)子宮體癌,與107年相比較序位相同。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10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107年增加4.1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7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依據衛生福利部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 12 萬 1,979 人,較 108 年增加 725 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口 311.3 人,較 108 年下降 4.6 人。癌症發生人數集中在 50 歲以上,佔 8 成 3,其中 70 至 79 歲人數增加較明顯;50-59 歲減少較多。而部分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早的癌別,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為 58 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 56 歲、甲狀腺癌為 50 歲。 109 年十大癌症排序:男性與 108 年序位相同、女性胃癌往前、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序位往後,其餘與 108 年序位相同。109 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 6 萬 3,893 人,109 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口 336.2 人,較 108 年減少 9.2 人。男性十大癌症排序為: 1.大腸癌 2.肺癌3. 口腔癌 (含口咽、下咽) 4.肝癌5.攝護腺癌6.食道癌 7.胃癌 8.皮膚癌 9.白血病10.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男性口腔癌 (含口咽及下咽) 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 10.6 倍與 14.6 倍, 109 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 5 萬 8,086 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 10 萬人口 292.8 人,較 108 年增加 0.1 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 108 年相比較,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往後至第 9、10 位,胃癌往前至第 8 位,其餘序位與 108 年相同。女性十大癌症排序為: 1.乳癌 2.肺癌 3.大腸癌 4.甲狀腺癌 5.子宮體癌 6.肝癌 7.卵巢癌 8.胃癌 9.皮膚癌10.子宮頸癌。
為了提升大腸直腸癌病患之醫療照護品質,本院於2005年成立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由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及消化內科主任擔任召集人,並由相關之專業醫護、營養、社工、心理師及安寧療護等單位人員所組成,定期舉行大腸直腸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會議,共同制訂更新本院大腸直腸癌診療準則,並透過跨科部的團隊溝通及合作,提供病患專屬的治療計畫,訂定完整的癌症醫療照護流程 (包含ERAS 怡樂適protocol),在癌症個案管理及追蹤方面,設有專屬的大腸直腸腫瘤個案管理師,提供病患持續性的照護及追蹤;此外,為了提供病友間的相互聯誼及關懷,本院也成立腸壽病友聯誼會,藉由病友之間提供的過來經驗能給病友更多精神上的關懷;在病患營養照護品質部分,針對病患提供及時、有效率且個別化的營養照護;在心理照顧服務部分,於2013年3月增聘心理腫瘤師,針對病人及其家屬所面臨到的心理困擾進行評估,擬定治療計畫並提供相關之照顧服務;社會資源協助部分,提供病患及家屬大腸直腸癌諮詢及協助申請相關福利資源,並針對癌末病患,提供安寧療護轉介機制,讓癌末病患及家屬得到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優質人性化服務。
大腸直腸癌醫療團隊未來將持續以「病人為中心」之照護模式進行,藉由跨科部的團隊溝通、討論及合作,期許能為每位病患,提供更完善的整合性癌症治療及照護。
核心科別 | 姓名 |
---|---|
大腸直腸外科 | 李興中、張世昌、陳樞鴻、沈明宏 、陳雨農 |
消化內科 | 李嘉龍、賴永智、洪志聖、江技坤、黃鼎鈞、陳信佑、胡瑞庭 |
一般外科 | 黄清水、石敏言、戴鋒泉、蔡欣恬、李君豪 |
血液腫瘤科 | 宋詠娟、林哲斌、張園鑫 |
放射腫瘤科 | 吳錦榕、雷德、粘心華 |
病理科 | 黃世鴻、羅承裕 |
放射線科 | 莫元亨 |
社會服務室 | 林玟君 |
營養組 | 陳明玉 |
護理部 | 王雅慧、鄭雅方 |
列席科別 | 姓名 |
---|---|
癌症防治防中心 | 李福莉、黃暐傑、林姵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