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最新衛福部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含口咽、下咽)發生人數,位於十大癌症第五位。而且台灣男性的口腔癌發病率是女性的11-16倍,口腔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較其他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嚴重侵蝕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基石,且「一人罹癌,全家受苦」更是口腔癌患者最深切的傷痛和揮之不去的噩夢,如何防治口腔癌也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課題。國民健康署與各部會及民間團體合作,積極推動檳榔防制策略,包括:提供戒檳服務、口腔篩檢服務、建構無檳支持環境,透過衛教宣導增加民眾知能及跨部會合作,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自2007年17.2%,降至2018年6.2%,降幅逾六成。經由大家努力,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2014年最高點,每年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2019年10萬人中有22.1人,近年呈下降趨勢。
自1999年起,國泰綜合醫院即積極投入癌症診療工作,也獲得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A級認證,為提供口腔癌病人最優質的醫療照護,也配合推行政府口腔癌防治政策,於2004年整合各科人力、物力資源,成立口腔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藉由定期的會議討論,擬定口腔癌(含口腔、口咽、下咽癌)診療指引,並針對各個病例詳加討論,以提供最適切的醫療服務。
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23/07/10發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逾八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其中八成有吸菸行為,七成有嚼檳榔行為,定期口腔檢查,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所以本團隊同時也推廣戒食檳榔運動和口腔癌篩檢活動,期能達到預防和優質治療的雙重目標。
口腔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核心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牙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整形外科、放射線科、病理科、護理部、身心科、社會服務室、營養組等,在癌症防治中心人員的列席指導下,每個月兩次的醫療團隊會議,不僅提供口腔癌病人即時性、完整性、適切性的醫療照護,且持續建立完整且具時效性及正確性的口腔癌資料庫,除以核心測量指標持續監測口腔癌照護品質外,更以PDCA改善模式以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
為求團隊運作順暢,隸屬護理部的個案管理師是團隊的靈魂人物,負責醫師、健康醫療照護小組和口腔癌病人間的溝通與協調,詳細評估病人的需求,訂出照護計畫及目標,確保病人在治療期間的各項檢查及醫療措施等皆能如期實施,以期在預定期間內達成預定目標。從衛教、關懷、追蹤,到跨科別的溝通與照護,個案管理師猶如病人的關懷天使,不僅陪伴病人度過抗癌的各個階段,更擴及家屬的傷痛輔導。
口腔癌病人因進食困難和進食疼痛等諸多因素屬於營養不良的高危險群,積極的營養照護是必需的,營養組的營養照護即秉持安全的醫療、及時的服務、有效用的處置、有效率的服務、平等的就醫及以病人為中心的六大核心原則,提供口腔癌病人及時、有效率且個別化的營養照護內容。
心理諮商師和社會服務室社工人員協助醫療照護團隊,秉持全人、全家、全隊及全程之照護理念,提供病人及家屬所需之服務,如提供病人及家屬社會心理靈性等方面問題個案服務,以落實全人照顧,並協助連絡相關社區及福利資源以提供口腔癌病人及其家庭持續性、整合性之長期照護服務。
2004年本院成立的口腔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在醫院大力支持和團隊努力不懈之下,也有了豐碩的努力成果,以本院2010-2017年口腔癌(不含口咽、下咽癌)疾病別存活率而言,第一期為86.31%,第二期為75.92%,第三期為8.29%,第四期為40.35%,平均整體存活率為71.78%。然而還是有一部分的病人無法避免因口腔癌而死亡,因此口腔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也和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密切合作,以提供口腔癌病人身、心、靈全方位的全人照護。
口腔癌多科整合醫療團隊的職責有二,一是提供口腔癌病人完整性醫療服務,二是負責口腔癌癌症防治的推廣,本團隊將持續以〝預防勝於治療〞及〝病人為中心〞的模式,提供口腔癌防治及口腔癌病人最優質的醫療照護服務。
序號 | 核心科別 | 姓名 |
---|---|---|
1 | 耳鼻喉科 | 張燕良、 王文弘、 陳明勗、 劉致顯 |
2 | 口腔顎面外科 | 林宏政、 李嘉鐸、 游峻傑、張鈞喨 |
3 | 放射腫瘤科 | 吳錦榕、 雷 德、 蕭世禎、 粘心華、蔡有倫 、張瑞珊 |
4 | 血液腫瘤科 | 宋詠娟、 張園鑫、林哲斌 |
5 | 病理科 | 黃世鴻、羅承裕 |
6 | 整形外科 | 蒲啟明、 劉致和 、顏毓秀 |
7 | 放射線科 | 鄧子雲 |
8 | 護理部 | 陳彥君、謝庭囷 |
9 | 社會服務室 | 黃恩翊 |
10 | 營養組 | 田宛容 |
序號 | 列席科別 | 姓名 |
---|---|---|
1 | 癌症防治中心 | 李福莉、黃暐傑、王麗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