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組
自1982年起惡性腫瘤長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發生率逐年增加,癌症營養照護儼然成為重要的議題之ㄧ。化學治療是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由於化學治療使用的藥劑是經由點滴注射,在全身發揮作用,所以產生的副作用相較於其他治療方式的影響也較大。臨床常見病人因治療副作用造成飲食攝取量減少、體重快速減輕,進而延長治療時間和影響治療成效,因此早期的營養介入以維持營養狀態和維持體重相當重要。
然而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雖然多數人了解治療期間需要補充營養以改善治療副作用、順利完成療程,卻仍有少數人會因為錯誤的資訊而限制飲食攝取,造成營養不良。也常聽到癌症病人過於擔心或恐懼化學治療副作用,因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其實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視癌症種類、影響器官之部位不同、藥物劑量及投予時間等,表現在個別病人的症狀亦有所不同,並非每個人都會發生所有的副作用。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以控制的,並且在治療結束後,這些副作用會慢慢減退。本文將針對化學治療所因應的飲食調整作進一步的探討。
熱量:
通常在此時期熱量需求會增加,並以維持體重、有足夠體力因應治療為目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主要的熱量來源。若因疾病或治療副作用而影響進食量並造成體重減輕,可先少量多餐,將原本正餐應該吃完的食物分2餐吃完,若2餐仍無法達到平常1餐的攝取量,則須搭配營養補充品輔助,必要時可考慮管灌或靜脈營養等不同營養途徑來達到足夠營養需求。
蛋白質:
治療期間需要更多蛋白質來修補細胞、組織以及避免感染。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包含奶製品、豆製品、魚、肉及蛋,素食者更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取是否足夠,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以搭配高蛋白粉使用。
維生素、礦物質:
維生素及礦物質同為調節身體機能之必需營養素,甚至具備改善化療副作用之潛力,例如:B群可改善末梢神經異常的手腳麻木。在飲食均衡的基礎下,較不易有維生素或礦物質缺乏的問題,但對於進食或消化吸收受限的癌症病人,較易有缺乏的困擾,建議可適當補充微量營養素。
水分:
化學治療期間的水分補充可幫助治療藥物的代謝與排出,或當嘔吐、腹瀉的副作用發生時,更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免造成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如果發生便秘,除了增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之外,足夠的水分才能有助滋潤腸道和軟便。
接受化療前不要一次吃太多東西,亦不宜空腹,可選食清淡的食物,避免太油膩。
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進食量,亦可多選用高營養及熱量密度(體積小但熱量及營養素含量高)的食物作為輔助,並隨時準備小點心在身邊,在較舒服時多進食。
進食時及進食前後一小時盡量避免湯水、飲料等液體,以免因液體造成飽脹感,而減少進食量。
多嘗試不同口味、烹調方式或種類的食物,可刺激食慾,尤其味覺改變的癌症病人,可嘗試以前較少食用的食物,治療期間不需要拘泥於飲食要清淡,適當調味才能增加食慾及進食量。
若非臥床的病人,可在餐前做適度的活動以增進食慾,飯後可適度休息,但盡量在兩小時內不要平躺,以免影響消化。
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化學治療,將有助於順利完成療程,可將此時期的飲食調整視為人生的另一個契機,讓您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更為重視,吃得好也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