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林希鼎主任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癌可分良性骨癌、惡性骨癌兩種。良性骨癌是不會對人產生致命影響,惡性骨癌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癌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就發生比例而言,良性多於惡性,次發性(其他惡性腫瘤轉移)多於原發性。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骼的過度生長、慢性發炎刺激、代謝的毛病或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其實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鑑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至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癌為常見,次為50至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骨癌的症狀主要與骨骼功能有關。骨骼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具有許多功能,可分為運動、支撐與保護,造血,以及調節鈣與磷代謝三部分。一般而言,骨癌的症狀主要與運動、支撐與保護的功能障礙有關;當骨骼受到腫瘤破壞時,即會引起各種症狀,常見症狀包括下列幾種: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有些骨癌具有特殊的疼痛方式,尤其是夜間特別疼痛,但有些骨癌則只會隱隱作痛,這種疼痛有時在早期對止痛藥還是會出現效果,但當骨癌增大之後,止痛效果即會變差。主要是因為骨膜被撐開,病人感覺到疼痛然後軟組織膨脹隆起。因此在大多數青春期在膝蓋抱怨疼痛而沒有明顯的外傷病史應進行診斷性放射線檢查。軟組織腫脹是骨肉瘤的晚期徵象,這個時候症狀通常很明顯。有20%病人在診斷的同時, 就有臨床上可偵測的轉移病灶。
可能與疼痛有關,也可能因為骨瘤刺激到肌肉或神經系統,造成運動功能的障礙;有時骨骼發生骨折也是原因之一。有時也可能會同時出現神經系統功能受壓迫所引起的功能障礙。當發生運動功能障礙時,經常會使病患感到十分緊張,此時必須探討是否有神經急症,必要時需施行緊急手術。有時也偶可碰見排泄功能障礙者。
良性的腫塊通常可出現很久但成長速度不快,且比較小,局部皮膚外觀良好;但惡性腫塊則可能會迅速長大,且會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甚至潰爛的現象。末期骨癌由這些變化即可供診斷參考。
在許多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的病患,突然因為輕度外力而發生骨折時,通常都不會預期到罹患末期骨癌,通常發生病理性骨折之前都會有一段時間的骨骼破壞,或多或少都會有症狀,有的被當作生長痛而未注意,因此平時應注意骨骼檢查。
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輕度發燒,或腰酸背痛等等,這些也都可能出現,但若沒有其他特殊症狀,有時也並不容易下診斷;不過對於任何長期治療而仍未改善的症狀,仍應保有高度的警惕心,如此才可望減少誤診的機會。
良性骨科腫瘤特性就是生長慢,不易復發和轉移。平時可進行門診追蹤觀察,但是若已經產生骨折或是將要骨折,通常在進行骨折固定的同時,要進行腫瘤切除,並且把組織送檢。對於嚴謹的醫師而言,要真正判定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還是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後才能放心。另外,有時候是要先進行 生檢手術,此時的主刀者和未來進行腫瘤切除重建的手術醫師最好是同一位,或者是熟悉生檢手術特殊要求的資深醫師,以避免腫瘤擴散,並且減少未來可能的切除範圍。
如果懷疑是甚至於確定是惡性腫瘤(骨癌),也先別氣餒。由於近年來醫學的進步,截肢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若是發現治療得早,醫師可以施行肢體保留手術, 即為一方面切除病灶,同時保留原有肢體的功能。再配合化學治療,可以使病人五年存活率高到七八成!
骨癌的成因在目前仍不清楚,所以也沒有有效的預防之道。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骨癌常見症狀如下:
若患有以上症狀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充分與醫師配合,骨癌並非絕症,大部分還是有機會治癒的。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