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停經女性攝取大豆異黃酮與婦癌之關係

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組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癌症十大死因中,與十年前相比,女性以子宮頸癌死亡率降幅最大,但是子宮體癌發生率卻呈現增加趨勢。

子宮體癌在美國與歐洲國家皆是女性癌症之首,根據研究顯示疾病成因多與肥胖有關,而導致肥胖發生多是因為飲食內容所致,特別是西式飲食,其飲食內容多是攝取紅肉(家畜類為主)或速食食品(炸雞、薯條、漢堡等)、超加工食品(洋芋片、蛋糕)等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為主,不僅如此台灣飲食近年也受西化影響,所以台灣的肥胖率也逐年提升,導致罹患子宮體癌的人數不僅逐年增加,還有年輕化趨勢,因此我們應該正視西化飲食所帶來的危害,改變飲食內容減少紅肉攝取,改攝取白肉(家禽、海鮮)或豆製品,並減少高熱量高油脂的速食與加工食品攝取。

 

雖然飲食建議將紅肉改攝取白肉或豆製品較佳,但常有民眾詢問黃豆、豆漿等食物是否不可攝取,因擔心豆類食物富含植物性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可能會增加婦癌的發生風險,但是否真的要避免豆類食物的攝取呢?

人體雌激素藉由和接受器結合而作用,大豆異黃酮在結構上和人體雌激素類似,會與雌激素互相競爭,減少雌激素與接受器的結合,進一步減少對於子宮內膜增生的作用。

有美國研究,探討停經女性天然食物中大豆異黃酮攝取量與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之關係。針對46027人進行14年的追蹤,依攝取量多寡分成五組發現:

停經女性攝取大豆異黃酮與子宮內膜癌之關係五組統計
大豆異黃酮攝取
(毫克/每一千大卡)
< 1.59 1.59–3.00 3.01–4.77 4.78–7.81 ≥ 7.82
子宮內膜癌發生人數
(每年每十萬名女性)
107 85 98 79 55

 

與攝取量最少組別相比,大豆異黃酮攝取量最多組別(≥ 7.82毫克/每一千大卡/天)之子宮癌發生率明顯較低(55人/每十萬名女性/年),降低34%罹患風險。假如以體重60公斤之成年女性來說,每日攝取1600大卡,依研究結果推算需攝取約13毫克大豆異黃酮。以豆漿來說,每日喝一杯就可以符合需求。

一杯豆漿(240毫升)約需20公克黃豆製作
約含23毫克大豆異黃酮

 

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是子宮體癌之危險因子,會增加人體內脂肪組織中芳香酶(aromatase)作用而增加雌激素生成,所以建議維持正常體位,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看:

※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正常成人體位為:18.5 ≦ BMI <24 (公斤/公尺2)

 

剛邁入停經階段的婦女,可能會出現熱潮紅、失眠、心悸等不適感。在過去治療停經不適症狀上,雌激素賀爾蒙療法雖然效果佳,但可能會增加乳癌以及子宮體癌的發生風險。因此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植物性雌激素補充劑,但大豆異黃酮錠劑含量約為東方人飲食攝取來源的1~4倍。在長時間補充下,無論是劑量或是安全性該如何使用及注意?

 

有研究針對停經後婦女,比較兩年後大豆異黃酮補充劑量對生理上的影響。將實驗對象分為三組:

  • 安慰劑組 (未服用大豆異黃酮)
  • 每日補充大豆異黃酮錠劑80毫克
  • 每日補充大豆異黃酮錠劑120毫克

 

臨床實驗結果發現,兩年後無論是在子宮頸抹片檢查、糞便潛血、血壓及乳房攝影在三組間都沒有明顯的差異。此外,在陰道超音波檢查上與安慰劑組比較,高劑量錠劑補充之受試者的子宮內膜厚度也無較為增加。

從這些研究來看,成年女性在平日飲食中,除魚、肉及蛋類外,每日可加入豆漿、豆腐等豆類食物輪替。為停經不適症狀所苦的婦女,想藉由補充大豆異黃酮補充劑,建議每日80~120毫克。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位以降低罹癌風險。

參考資料:

1. Legume, soy, tofu, and isoflavone intake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multiethnic cohort study. J Natl Cancer Inst2012;104:67–76.

2.Clinical outcomes of a 2-y soy isoflavone supplementation in menopausal women.Am J ClinNutr2011;93:356–67


更新時間:20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