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組
大腸癌在台灣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生大腸癌的人數年年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近年來發生大腸癌(包含結腸、直腸、乙狀結腸連結部及肛門,不含原位癌)的人數排名高居第一或第二名,死亡率排名約為第3位。
人體是由數十億細胞組合而成,但當人體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如:不當飲食、環境及化學物質污染、情緒污染等,正常的細胞便開始異常分裂,不受控制地迅速繁殖而形成癌細胞,而大腸癌主要是因為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而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予以切除,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
造成大腸癌的可能因素,包含遺傳因子、偏好攝取高脂肪、低纖維質食物的飲食習慣、及具有大腸息肉或潰瘍性病史者等。許多文獻指出,飲食習慣與罹患大腸癌有密切的相關性。攝取較多的脂肪與膽固醇是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相對的食用較多的纖維質,例如新鮮蔬菜、水果、鈣質和維生素A、C、E,會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率。對於已手術後的大腸癌病人,2007年美國醫師針對1009位第三期大腸癌病患接受根除性手術後的飲食習慣調查,經過5年追蹤的結果顯示: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食物、紅肉、醃漬食品、甜食點心、薯條和精緻穀糧」會增加大腸癌術後的復發率,其危險率比未復發者高達三倍以上。
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發生率在40~50歲開始增加,如果早期發現大腸癌並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預防腸癌,首先要調整飲食習慣
一、調整飲食習慣
二、控制體重
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體重過輕或過重,鼓勵經常運動,每日動一動。
三、定期健康檢查
任何人都可能罹患大腸癌,只要維持低脂高纖的均衡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適當的體重和規律的運動,並定期接受大腸檢查,自然就會腸保健康,遠離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