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綜合醫院 營養組
頭頸部癌症包括發生在副鼻竇、鼻咽、鼻腔、口腔、口咽、下咽、喉及唾液腺等部位的癌症,其中以口腔癌最多,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
目前頭頸部癌症治療的觀念是以多科整合式治療,即是外科開刀切除腫瘤、放射線療法,加上全身性化學治療。
手術治療後容易使病人喪失部分口腔的正常咀嚼功能,顏面的改變也使病人較有負面的想法,使病人食慾下降,導致進食量減少。
放射線治療在頭頸部癌症的治療佔有很重要的角色。由於頭頸部位所發生的癌症多為鱗狀、扁平上皮細胞癌,細胞生長周期較短,因而對放射線照射較為敏感。根據本院統計資料分析發現,接受放射治療的頭頸癌病人在第3週起,會發生影響進食的症狀,導致熱量攝取減少與體重減輕、第4週達巔峰,至第7週改善,因此建議在治療時的前2週給予預防性營養介入,第3~6週針對症狀營養介入,以維持病人適當的營養。
無論是放射線治療還是化學治療,皆容易引起病人噁心、嘔吐、疼痛、感染、食慾不振、味覺改變、黏膜潰爛、吞嚥困難等副作用,也會讓病人的進食量大幅減少。進食量無法滿足需求量,容易造成病人營養不良的現象。
根據美國及歐洲的「腸道與靜脈營養學會」,建議癌症病人的營養照護,不論治療過程如何,最重要的是盡量維持病人體重的穩定,因此癌症病人飲食原則是要鼓勵病人,要攝取足夠的食物,以便提供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以維持體重,提升免疫力。
以病人基礎熱量需求量為基礎,考量病人的活動、壓力及其他因素,提供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需要量,每天至少1公克/公斤體重,目標量為1.2~2公克/公斤,足夠蛋白質有助於體內各組織的再生與重建,提升免疫力。
具有良好飲食與生活習慣,如不抽菸、不喝酒、不嚼食檳榔,減少吃醃製類食品,都能大幅降低口腔癌、鼻咽癌的發生率。若已罹患口腔癌或鼻咽癌的病人,由營養師評估後給予飲食建議,協助家屬及病人能盡快補充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持體重的穩定。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醫療團隊的專業協助,家屬朋友的陪伴支持,加上病人需時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能讓疾病的預後情況較好,健康的對抗癌症。